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
可以。我国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承认错误;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恢复原状;停止违法行政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行政复议案件被告的确认(一)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二)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为被告。包括这里所说的变化。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的有关规定(一)直接向法院起诉,经行政复议后向法院起诉被告。在中国,就救济途径而言,行政诉讼案件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复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另一种是未经行政复议程序,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前者称为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后者称为直接起诉的行政诉讼案件。(1)确定直接起诉的行政诉讼案件的被告。《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因此,直接起诉的行政诉讼案件的被告是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⑵确定经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被告。行政复议案件是指复议申请人在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后对复议结果不服,然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复议案件后,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二)共同行政行为中被告的确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相同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是共同被告。这意味着,当两个以上的行政主体做出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他们是共同被告。共同被告之间有连带责任,当事人不能只选择其中一人作为诉讼对象。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共同被告的构成必须是做出相同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是行政主体,非行政主体不能与行政主体构成共同被告。(3)行政授权关系中被告的确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被告。根据《行政诉讼若干问题解释》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将授权法的范围从法律、法规扩大到规章。因此,行政诉讼法意义上的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和规章将某一国家的行政职权设定为某一组织的行为。(4)被告在行政委托关系中的确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规定: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诉讼若干问题解释》第二十一条补充规定: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下,授权其内部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职权的,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诉讼的,以行政机关为被告。这些规定明确了行政委托的特点和被告在行政委托关系中的认定。(五)被告在行政机关被撤销后的确定。在机构精间,行政机关被撤销,改革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被告如何确认。《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五款规定: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被告。理论上和实践上,行政机关被撤销后,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个行政机关被撤销后,其原有职权被并入另一个行政机关。此时,并入职权的行政机关属于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被告应由其承担。另一种情况是,一个行政机关被撤销后,其职权没有明确纳入另一个行政机关。此时,撤销其行政机关应被视为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被告应由其承担。
诉讼请求是原告提出的请求法院予以保护的主张。行政诉讼中,法院主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合法的予以维持,不合法的予以撤销。所以,提诉讼请求就应针对行政诉讼的上述特点: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该行为;行政机关不答复你的申请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请求法院判决限期履行;认为行政处罚不合理的,如处罚过重或过轻等,可请求法院予以合理变更。若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对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可附带提出赔偿请求,赔偿请求应写明赔偿项目和金额。 诉讼请求应明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这里不能请求法院对被告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做出处理,有侵害人的行政处罚案件,也不能请求法院对侵害人直接做出刑事处理,因为这些请求不是行政诉讼的审查范围。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55人已浏览
1,247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8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