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依据诈骗的违法或犯罪行为处罚,适用于刑法266条及诈骗罪司法解释,如果诈骗金额未达到认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3000至10000以上的,则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追究诈骗违法行为的责任。但是后者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以主观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捏造真相的方式骗取受害人信任,诈骗受害人财物,符合诈骗违法或犯罪行为的定义,因此,基于婚姻为诈骗手段,也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在受害人一方遇到此类诈骗行为后,应当设法保留并固定相应证据,当然,对方在接触过程之中,应该不会使用真实身份,但是总会有蛛丝马迹,受害人在向警方提供相应线索时,应当尽力详细,有助于案件的尽快侦破,在犯罪嫌疑人到案后,认定为诈骗的犯罪事实情形下,对于受害人的被骗财物,会依法返还,如果已经被对方挥霍殆尽,受害人可以主张赔偿 2、犯罪所得的一切财物,应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对受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及时返还,违禁品或供犯罪使用的本人财物,应当收缴。所得财物及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作他用或自行处理。 3、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64条、266条 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99条 司法依据《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条
1、婚介涉嫌诈骗罪立案后,公安机关依法侦查搜集其犯罪证据,检察院会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审查,并作出有罪判决。 2、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对于婚内诈骗我们可以收集证据报警,同时需要提供被对方诈骗的证据,例如转账记录,或者索要钱财的聊天记录等等。 婚姻诈骗是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严重者可能涉及诈骗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73人已浏览
1,110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