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先核查以下内容:(1)医方的主体资格(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科目核定情况;医护人员的执业资格证、执业许可证,是否存在执业类别、执业地点错...
1、患者在起诉时应注意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按照第136条第二款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患者应当在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时起一年内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医疗纠纷调解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医疗纠纷的调解组织。依主持者的性质,调解可以分为:行政机关的调解、民间(组织)调解、法院附设的诉讼前调解等。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卫生行政机关在医疗纠纷的调解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条例》对此作了专门规定:卫生行政机关调解的范围是当事人之间关于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争议;调解是可选择的并且不具有强制力,其履行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实践中,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行政机关以及行业主管机关,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医疗纠纷都通过调解获得解决。实际上,调解的生命力在于第三者的居间公正裁决与调和,然而人们经常怀疑卫生行政机关在调解中能否一贯保持中立性。 (2)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调解的本质属性是契约性,许多国家的法律对此都予以明确确认。即便在有些情况下,法律规定在启动某一个争议解决方式之前,必须进行强制性调解,所谓的强制性调解也不应被理解为侵害了调解的契约性质,因为调解协议的达成仍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调解的契约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调解效力较弱的弊端。调解协议的履行是医疗纠纷得以解决的关键,而这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则医疗纠纷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有鉴于此,如果医疗纠纷当事人选择通过调解解决医疗纠纷,则应保留其对诉讼或仲裁的二次选择权,以便进一步获得具有强制执行力的纠纷解决方案。同时,医疗纠纷的当事人也基于认识到最终可适用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安全感而会倾向于首先通过调解解决医疗纠纷。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当注意:1。身体受伤要求赔偿的,患者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犯权利之日起一年内向医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诉讼时效后,将失去法律保护,法院将作出不接受或者驳回诉讼的判决;2。医患纠纷的证据责任分配是责任倒置;3。应选择最合适的法律、法规和有针对性的证据,以支持他们的主张和保护他们的权利。《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医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自愿协商;(2)申请人民调解;(3)申请行政调解;(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医疗纠纷一般程序较为复杂。是否医疗事故或医院是否存在过错,需要经过鉴定才能确定。严重者,还有可能需要做伤残鉴定。不过,还是建议受害者结合自身情况先行进行过错鉴定(有的不接受私人委托,但接受律所或法院委托)或咨询有关医学或鉴定专家,这将对以后的鉴定、时效、立案、自身疑惑的澄清等产生影响。本人办理医疗纠纷案件多起,较多朋友从事医疗或鉴定工作,熟悉司法鉴定和案件办理流程,深谙法院医疗纠纷处理思路,愿为广大受害者提供医疗法律服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34人已浏览
326人已浏览
283人已浏览
1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