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逐月分别计算仲裁时效法,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第二个月起按月分别计算仲裁时效。该计算方法是严格按照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
《劳动法》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因当事人向另一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2008年5月1日后受理的劳动争议事件适用《劳动争议调停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关于2008年5月1日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事件,仲裁时效和起诉的规定和适用《劳动法》。《劳动法》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在第82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必须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书面申请。申请劳动仲裁的一般时效是一年。但在某些情况下,一年的时效期内仍无法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在某个行业,特别是建筑业,拖欠工资的问题很突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多到年底才结算的劳动者为了维持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生存期间不能主张使用者拖欠劳动报酬的行为。如果适用一年的仲裁期间,不利于维护合法权益。因此,本条第四项规定:劳动关系存在期间劳动报酬滞后引起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项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限的限制。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结束的情况下,没有维持劳动关系的担心,本条第四项规定劳动关系结束的,必须从劳动关系结束之日起一年内提交。
工伤劳动仲裁的时效性是根据工伤事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期限为一年。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报酬引起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生存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项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限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结束的,必须从劳动关系结束之日起一年内提交。法律规定工资纠纷适用劳动关系存续期限不受限制,劳动关系终止一年的特殊时效,但由于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证明书的最低保存期限为2年,对于2年以上未支付的工资,即使没有超过仲裁时效,劳动者也很难主张举证。在一些省市,明确规定工人不支持两年以上的加班费。因此,工人主张工资方面的权益,不超过法律规定的时效,应在拖欠工资两年内申请仲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8人已浏览
92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