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情节从三年到死刑,算是一个跨度比较大的刑罚了,这也体现处“慎重死刑”“少杀不杀”的立法原则。 在故意杀人罪的审判过程中,根据案件情节、犯罪行为人的动机、故意程度、手段等,都会对最终的审判结果产生影响。一般在司法实践中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1、犯本罪的(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民愤极大如犯罪人恶贯满盈,群众强烈要求处死的故意杀人;等等。 2、犯本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3)激情杀人,听说房屋租赁。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6)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发现所生的是女儿而加以溺杀的,其主观动机极为卑劣,则不能以本罪的情节较轻情况论处。 死刑的判决差异主要的法律支持来源是1999年最高法《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在此纪要中,最高院的大法官们通过会谈的形式讨论了各种故意杀人罪的情节和主客观统一的程度等等,从而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中能够确实做到——罪刑均衡。
如果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年满十四周岁,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了,如果有证据证明是受到教唆去杀人的,教唆的人也应该承担责任,但是杀人还是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无意识情况下怎么可能杀人呢?如果已经实施了杀人的具体行为,并导致被害人死亡,故意杀人的行为已经终了,不能算是情节较轻,应该依法惩处,未成年人可以从轻处罚,建议在当地找帮你
1、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2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206人已浏览
19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