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网络诈骗表现形式暨识别要点: 1、以网络借贷为名,要求申请人事先支付所谓的“验资费”、“保险费”、“押金”等。 2、以中奖为名,要求“中奖者...
网络诈骗表现形式暨识别要点: 1、以网络借贷为名,要求申请人事先支付所谓的“验资费”、“保险费”、“押金”等。 2、以中奖为名,要求“中奖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诈骗的方式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最近,出现一种常见的诈骗方式,就是以办理贷款的模式进行诈骗。 【诈骗模式分析】 1.首先,通过qq、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布贷款信息,常以“不需要担保”“零利息”“放款快”“额度高”等词语吸引眼球。 2.借款人上钩后,根据与借款人的简单沟通,了解借款人身份信息后(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地址等),便通过网络或邮寄的方式签署借款合同。该类借款合同中多会约定:办理借款前,需要交纳保险费;借款人银行流水要充足;借款人不办理借款需要支付违约金等条款。谨慎的借款人看到此类条款提出异议时,诈骗分子多会解释不用理会,承诺不收取费用。 3.一旦借款人签订合同发送或邮寄出去之后,诈骗分子便开始要求借款人依据合同缴纳保险费。借款人不缴纳费用的,便以双方已经签署合同,起诉借款人违约进行威胁。至此,多数不懂法律的借款人都会慌了阵脚,借钱也会缴纳保险费,自我安慰,只要能办理借款缓解燃眉之急就好。此时,甚至部分不懂互联网金融的律师看到合同后也会认为合同有效,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此时,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在未收到借款前,拒绝支付任何费用,合同本身就是假的,完全不用担心诉讼的问题。有人会质疑:怎么知道合同是假的呢?简单列几个理由如下:1)规范的借贷业务绝不会不管你老弱病残,你愿意借就给你借款,肯定会层层审核。2)普通的个人借款,保险公司提供担保可能性不大,即使提供,也要对你的财产状况、征信情况层层审核。更重要的是一定会和你当面签署担保合同,确认保费等条件。3)真实的借款合同要么面签,要么通过APP、官方网站确认生成电子合同(互联网金融常用)。绝不会如此草率,合同发给你让你随便签署发过来就行,否则怎么知道是否是你本人真实签署,你本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借款人一旦缴纳保险费等,骗子会以其他理由让借款人继续缴纳各种费用,如银行流水不足,需要充值一定数额的钱到某某银行卡里或需要交纳贷款解锁费等,否则贷款无法发放。借款人此时一定心存疑虑,但已经骑虎难下,继续缴纳吧,觉得可能是诈骗;不缴纳吧,已经缴的费用就损失了,万一贷款是真实的,岂不是白白损失。骗子此时多会制作一份假的银行贷款发放凭证截图,告知钱已经发放至借款人账户,不交钱就收不到。急用钱的借款人,看到成功的希望,多会放松警惕,选择相信。 5.付了几次费用后,借款人应该已经清醒了,再说什么估计也不会相信了,再骗的可能性不大了,骗子此时便会消失。
网络诈骗表现形式暨识别要点: 1、以网络借贷为名,要求申请人事先支付所谓的“验资费”、“保险费”、“押金”等。 2、以中奖为名,要求“中奖者”事先支付所谓的“个人所得税”等。 3、声明签订合同主体与盖章内容显示主体不一致。 4、印章内容显示不合法。 5、要求提前支付验资费、保险费等各类名目费用。 6、以不答应就报警、发送《法院诉讼告知函》等方式施加压力,逼迫支付钱款。 7、网络刷单,以完成一定任务(继续刷单支付款项)才能返还书单款为由,要求继续支付款项。 8、冒充公安等机关和办案人员的身份,以“让提供身份信息给她们录口供,说还要冻结所有银行卡”等话素,一步步诱导以获取银行账户号、密码等资金存储信息。 9、以提供工作岗位为名,要求应聘者缴纳所谓的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等各类名目的费用。
这是一种新型的诈骗,套路贷+诈骗混搭犯罪。网络诈骗表现形式暨识别要点: 1、以网络借贷为名,要求申请人事先支付所谓的“验资费”、“保险费”、“押金”等。 2、以中奖为名,要求“中奖者”事先支付所谓的“个人所得税”等。 3、操盘手声明的签订合同主体与盖章内容显示主体不一致。 4、印章的内容显示不合法。 5、要求提前支付验资费、保险费等各类名目费用。 6、以不答应就报警、发送《法院诉讼告知函》等方式施加压力,逼迫支付钱款。 7、网络刷单,以完成一定任务(继续刷单支付款项)才能返还刷单款为由,要求继续支付款项。 8、冒充公安等机关和办案人员的身份,以“让提供身份信息给她们录口供,说还要冻结所有银行卡”等话素,一步步诱导以获取银行账户号、密码等资金存储信息。 9、以提供工作岗位为名,要求应聘者缴纳所谓的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等各类名目的费用。 10、假借合法主体资质,签订合同,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者,直接虚构主体资格(虚构公司名称等),签订合同。 11、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明知自己无合同约定的投资/运营实/体项目,没有实际履行能力而骗取对方钱财。 对方涉嫌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的规定,有刑事追诉的风险,你有权利同时也有义务举报至公安机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4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23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