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构成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以下这些: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主体条件,单位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一般情况下,不要求法人资格,但是对于私营企业构成单位犯罪,要求有法人资格。 2、主观条件,构成单位犯罪,要求有单位的整体意志,而不是单位内部某个成员的意志,单位整体意志产生方式可以是由单位决策机构形成或者单位的只要领导出于为单位谋利依据其职权作出决策。 3、谋取利益条件,要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为单位的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视为为单位谋取利益,为单位的个别成员谋取非法利益,不属于为单位谋取利益。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四个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是指指达到责任年龄、具备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可以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 2、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一般包括故意和过失; 3、客体要件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
(一)共同犯罪的主体 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这一要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对共同犯罪人的理解应当将“人”做扩大理解,包括两种:自然人,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即刑法规定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单位。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虽然被处以相应刑罚,但却不能成为共同犯罪人,因为具有犯罪主体身份的是单位,而非责任人。需要说明的是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共同故意实施刑法规定的犯罪,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 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如果其与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其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故意实施,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 对于刑法规定必须以具有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构成必要条件的身份犯罪,无身份者能否构成共同犯罪,要作具体分析。一般,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具有犯意联络,利用有身份者的身份实施共同犯罪行为,以致造成特定身份犯罪的结果,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 (二)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 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共同故意,这种故意的共同性有三个特征: 1、共同犯罪人之间在主观上有一定的联系。这又表现为三种情况:(1)各共同犯罪人之间都互相了解他们是在共同实施同一犯罪;(2)每个共同犯罪人都知道自己是在和其他共同犯罪人中的某个人或某些人在共同实施同一犯罪,但并不是每个共同犯罪人都彼此互相知道;(3)共同犯罪人之间至少必须是一个共同犯罪人知道另一个共同犯罪人的故意和行为的犯罪性质而共同实施同一犯罪。这是共同犯罪人的认识因素。 2、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都有预见。对于犯罪结果的预见,并不要求共同犯罪人预见到犯罪结果实现的必然性,而只要求预见到犯罪结果实现的可能性就足够了。 3、共同犯罪人都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也就是对犯罪结果采取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的态度。这种心态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和调节着整个犯罪过程,使犯罪得以延续和发展,以致发生危害结果。 (三)共同犯罪的客观方面 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参加共同犯罪时,虽然地位、作用、分工不同,但他们的行为紧密结合,彼此相关,不可分割,且主观目的一致。 共同犯罪的危害结果虽然是由共同犯罪人共同的犯罪行为造成的,但在决定对共同犯罪人的具体刑罚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在确定各个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时,不应该把他的行为与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割裂开来,把他的行为的直接结果与共同犯罪的最终结果的关系割裂开来判断,而必须以他的行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判断。 2、确定各个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也不能因为每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共同犯罪结果有联系,就把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毫无区别地让每个共同犯罪人负责,而应当根据各个共同犯罪人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区别情况,分别确定刑事责任。 3、在确定各个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时,还必须全面地考虑到各种因素对于量刑幅度的影响,切忌主观片面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6人已浏览
547人已浏览
91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