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20元以下罚款的。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
赔偿损失,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酒后驾车肇事逃逸的刑事处罚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关于酒后驾车的最新解释是: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重大交通事故是前提,构成犯罪是统称。这是刑法修订后给予执法者自由裁量的重要改变。这里没有讲“肇事”,就是将酒后、醉驾从交通肇事罪中否认出来,排除了“交通肇事过失犯罪”。所谓构成犯罪是以行为人主观构成和客观结果论的诠释 二、肇事逃逸情况分类 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有两种情况: 1、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 2、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这一逃跑的行为还表现为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交通肇事虽然是过失犯,但是逃逸行为却是直接故意行为,因此刑法在交通肇事罪中将逃逸规定为法定刑升格的情节,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判处刑罚,同时又有逃逸的行为,这时逃逸行为就作为量刑的情节加重处罚。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是从重处罚的情节。那么,肇事逃逸怎么处罚呢?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致使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4人已浏览
495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9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