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区别,是什么?

2021-10-22
一,客体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二,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诽谤罪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三、客观行为不同的陷害罪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和有关机构申诉的诽谤罪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在第三者以上的人身上,但不向国家机关和有关机构申诉。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四、陷害罪的认定认定本罪,主要应注意陷害罪和非法行为的界限:(1)本罪和错误,检举失实行为的界限。刑法第243条第条第三项规定,不是故意申诉,而是错误申诉,检举失实,不构成本罪。两者的不同标志是后者主观上没有陷害他人的目的,客观上没有捏造犯罪事实告发的行为。(2)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诬告陷害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对于对情节一般的诬告陷害行为,不应以犯罪论。情节是否严重,可从行为人的动机,所诬告的罪行大小,诬告的方式方法,行为造成的后果影响等方面考察得出结论。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1号)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