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碍国家机关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的信...
渎职犯罪的认定标准是: 1、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是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3、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因果关系认定难度大 1.原因行为即渎职行为,造成渎职案件中谁渎职认定难。渎职罪的因果关系是渎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其原因行为本身就是渎职行为,而渎职行为和一般的危害行为相比,由于涉及到相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范围、不同工作人员的职务关系、相关嫌疑人的渎职程度以及渎职行为对危害结果产生的影响力大小等问题,导致对其认定有一定的难度。 2.案发原因多,责任分散,在认定责任人时存在难度。渎职案件由于其特殊性,案发的原因不如一般的刑事案件那样单一、便于确认。有的案件案发原因多,有时介入其他的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从而导致责任分散,在认定责任人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另外,有些危害结果同渎职行为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长,可能在几个月或者几年以后才会显现,这些都增大了渎职罪因果关系的认定难度。 (二)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损失难以认定 在学理上,根据“损失”是否可以用数量或者金钱的数额这一标准加以判断,将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中的“损失”分为物质性损失和非物质性损失。其中的非物质性损失,是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表现为非物质形态的正常的社会秩序、国家政策、制度等不能有效维护、切实贯彻执行的一种状态。非物质性损失是不能用数量或者金钱的数额加以计算的,如何认定其达到立案标准,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同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是否可以累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行为人多次实施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行为,但每一次所造成的损失都没有达到构罪的损失标准,但累计多次的损失则达到了构罪标准,对此类案件的行为人究竟能否按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只有这些人才能独立构成渎职罪,其他人员只可能是该种罪的共犯,不可能独立构成该罪。
渎职犯罪的认定标准是: 1、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是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3、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4、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8人已浏览
103人已浏览
129人已浏览
23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