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口头合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时,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因此,口头协议属于合同形式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只要口头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因此,口头协议属于合同形式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只要口头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双方意思表示真实,这个协议或者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保护。但口头协议一旦发生纠纷诉至法院,当事人举证证明合同关系的存在和内容较为困难。
口头订立的合同方便,也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倘若发生纠纷闹上法庭的,要积极搜集上述讲到的证据来佐证,否则容易遭到对方否认承诺,不利于自己利益的主张。另外,一些不动产转让合同、涉外合同和价款比较大的合同等等,都建议订立书面合同。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想更加完备约定双方权益义务,最大程度规避合同风险的,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代拟合同
口头合同,只要双方内容真实合法,就是有效的,是否成立合同诈骗,主要看是否符合以下条件: (I)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构成欺诈,一般必须是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易言之,如果被欺诈人订立合同,那么必须是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与合同内容有密切关系,并且被欺诈人因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对合同内容发生了错误认识。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这表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6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