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决:一般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避法律调查的行为。交通肇事罪客观上表现为违反交通管理...
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构成犯罪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注意不是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就一定构成犯罪。只有当逃逸一方承担全部或主要事故责任时,才会构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生事故后,要经交警部门调查,再确定是否属于肇事逃逸。在确定属于肇事逃逸后,如事故中没有人员重伤或死亡,逃逸的驾驶员要负事故主要以上责任,但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对肇事者的处罚是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同时对其机动车驾驶证扣12分。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会终身吊销驾驶执照,司机还会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过根据我近几年处理的交通肇事逃逸罪来看,真正按刑法规定判刑的很少,往往都是加大罚款力度,给受害者家属较高的经济赔偿,从而从轻量刑甚至免于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家属办理丧事支出的合理开支。被抚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抚慰金的。以上赔偿项目的计算是有具体标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户口性质、工作收入等情况才可以确定,如有需要可委托律师根据你们的情况计算赔偿清单
1、必须满足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满足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成立,这包括三个方面(1)必须以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前提。(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逃逸。(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2、必须符合《解释》第五条第一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明确解释。也就是说,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无救而死亡。这个规定很明确,不能和其他情况混为一谈。例如,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情况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是故意杀人。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有刑法因果关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由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被害人在被他人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则不应视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次发生在前,伤者必须是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如果伤者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当场死亡,不能认定为逃逸致人死亡,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范围进行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9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211人已浏览
1,8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