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活动中存在过失,即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良后...
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认定,一是掌握医疗过失的内涵。民法对过失的构成采取客观标准,以注意义务为过失的内涵。医疗行为的注意义务,来源于法律规定、行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下列重大医疗过失:(1)患者死亡或者二级以上医疗事故;(2)造成3人以上人身伤害;(3)国务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规定,专家鉴定组应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结果中的作用.患者本来的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2、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的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1)完全责任,医疗事故的损害结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引起。(2)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的损害结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引起,其他因素起着次要作用。(3)次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的损害结果主要由其他因素引起,医疗过失行为发挥次要作用。(4)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的损害结果大部分由其他因素引起,医疗过失行为发挥轻微作用。
1、认定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的关键在于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有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和是否存在主观故意。 2、医疗过失行为可以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后果,无论这一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已经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