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缓刑是不用坐牢的,缓刑期内出行受到一定限制,定期要道当地公安机关报到备案。 缓刑在我国刑法中,使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这样轻微的...
答:1、缓刑概念: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缓量刑。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保外就医算在服刑期的,所以是属于的服刑人员需要继续的服刑。保外就医其实就是一个措施而已,它并不意味着自己申请成功之后,就不用在进行服刑,这是说服刑的地点出现了变化而已,目前来说的话,自己在这个阶段还是属于服刑。
一般来说,缓刑是暂停应当执行的有期徒刑。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在规定的缓刑期间没有对社会造成新的危害的,缓刑期间后不再执行原判的有期徒刑。举例来说,判2年缓刑2年,即判决后,在监外缓刑2年,2年后,如果没有新的危害,就不坐牢。刑法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缓量刑。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因此,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中国刑法中的缓刑,采用的是司法制的缓执行制度。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执行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缓执行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种种具体问题,难以达到缓刑的真正目的,确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应结合我国的司法实际,采用暂缓量刑制度,以暂缓量刑来替代现行的暂缓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77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181人已浏览
13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