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报警,不得逃逸。并且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的地方放置警标志,避免其他车辆再次碰撞,防止再...
发生交通事故不保护现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确认道路交通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但一方故意破坏现场的,一方承担全部责...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由于当事人的原因,没有很好地得到保护,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破坏,就会给现场勘察带来困难,而且可能会影响到准确地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如果驾驶员有意伪造或者破坏现场,肇事逃逸,容易导致无法准确地分析、认定事故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扩展资料: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抢救伤者,并采取措施,对现场的范围,车辆行驶轨迹、制动痕迹、其他物品形成的痕迹、散落物等进行保护。当事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交通事故现场。 1、不准移动现场上的任何车辆、物品,并要劝阻围观群众进入现场。对于易消失的路面痕迹、散落物,应该用塑料布、苫布、苇席等可能得到的东西加以遮盖。 2、抢救伤者移动车辆时,应做好标记。 3、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应告知医务人员对伤者衣物上的各种痕迹,如轮胎花纹印痕、撕脱口,要进行保护。 4、严防再次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后,要持续开户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的地方放置警告标志,以免其他车辆再次碰撞。对油箱破裂、燃油溢出的现场,要严禁烟火,以免造成火灾,扩大事故后果。
交通事故发生的地点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道路”范围内。根据第119条的相关规定,交通事故中界定的“道路”具体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辆通行的地方,例如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具有一定公众通行的场所。 除此之外的地方发生的车辆事故,不能称之为交通事故,但交警部门接到当事人的报案后,应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7条规定,对该事故作出事故认定,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事故双方的赔偿标准也可参照交通事故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三日内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或案件线索,对事故发生地点的道路情况、事故车辆情况等进行核查,查找并询问事故当事人和证人。 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告知当事人;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应当制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不受理)通知书》,注明理由,送达当事人;经核查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案件,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并书面告知当事人,说明理由;经核查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应当告知当事人向相关部门报案,并通知相关部门。据此,请您首先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警,同时积极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证据或线索,配合公安部门及时展开调查取证工作。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0人已浏览
238人已浏览
249人已浏览
3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