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要符合条件。 2、欠条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转化为借款,但这种转化至少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件: (1)欠条是基于合法的民事关系而产生的债...
1、要符合条件。 2、欠条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转化为借款,但这种转化至少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件: (1)欠条是基于合法的民事关系而产生的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欠条是个人或单位在欠款、欠物时写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凭证性应用文。欠条也称作“白条”。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为证明一方欠另一方财物而立下的字据,一种凭据类应用文体。订立条据时最好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一般情况下条据都是手写,出具者具有特定性,即由欠者、借者、收者撰写并盖章。
借条和欠条都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借条表明了债权关系是因为借贷而形成;欠条则无法表明债权关系形成的真正原因。能否正确认定债权关系形成的原因,对当事人影响最大的是如何起算的问题。有人认为,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诉讼时效应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两年;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诉讼时效应从给付借款的次日起计算两年。对欠条而言,一律从出具欠条之次日起计算两年。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失偏颇。借条代表的是一种借款合同关系,出具借条之日一般标志着合同成立之时。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两年;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对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如何履行均有规定。 其实,债务履行期限不明确属于履行期限未届至的情形,债权人虽然有权随时要求履行债务,但须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此情形下,确定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实际上存在如下几种类型: (1)债权人催告当时债务人就表示立即履行,实际上却未履行的,诉讼时效应自催告次日起计算; (2)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确定了一个明确的履行期限,实际上,双方当事人变更了合同内容,将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变成了履行期限明确的债务,那么,债务人于该期限届满未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自该期限届满之次日起计算;如果当事人就履行期限协商不成,在任何一方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履行期限后,诉讼时效自该合理期限届满之次日起计算; (3)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一次权利,债务人当即明确拒绝,而该拒绝又是在行使抗辩权,例如,债权人未给债务人必要的准备时间,债务人拒绝即属于行使抗辩权,或者债务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那么,债务人的行为不构成违约,诉讼时效期间不起算; (4)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一次权利,债务人明确表示拒绝履行,并有否定债权存在的意思表示,那么,诉讼时效应从该拒绝之日的次日起计算,而不论债权人是否规定有宽限期限及该期限是否届满; (5)在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履行债务,债务人未明确拒绝的情况下,双方约定有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在该期限届满时,无论债务人是否明确拒绝履行债务,只要在客观上债务人不履行,诉讼时效应自该宽限期届满的次日起计算。 对欠条而言,如果其成因是基于借贷,那么,此时它与借条的区别只是文字表述不同而已,在民间借贷中,把因借贷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本应写成借条而却写成欠条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其诉讼时效的计算应按借条对待。如果欠条成因基于此前双方存在买卖等关系,那么,它实际上是对双方经济往来的一种结算,欠条是在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的时候,由于债务人没有能力给付或者拒不及时给付,债务人不得已而为之的。本应立即付款、及时结清却因无款可付而写了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条,出具欠条之日就是债权人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时,则诉讼时效应自写下欠条的次日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3月6日作出的法复(1994)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人因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诉讼时效应从何时开始计算问题的批复》指出,“双方当事人原约定,供方交货后,需方立即付款,需方收货后因款可付,经供方同意写下了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条,诉讼时效应从供方收到需方所写欠款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当然,如果出具欠条时写下了还款日期,则诉讼时效应从还款日期届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法律意见】 为了明确双方的借款法律关系,应当写借条好。 1.在法律关系上,欠条是基于欠款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借条是基于借款而产生的法律关系。简而言之,借款一定是欠款;欠款不一定是借款。 2.在债务关系上,借款主要是由于借贷而产生债务关系;而欠款可以是由于借贷、买卖、承运、保管等多种法律关系产生的债务关系。 3.在法律诉讼期限上,借条和欠条在法律上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就是诉讼时效问题。如果两者都约定了还款期限,则借条和欠条在时效上是一致的。 4.在资金流动上,借条背后一般存在着资金或者实物的流动,而欠条则没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