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即生效。劳动合同生效之后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
一般自保管物交付时保管合同生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而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故可以判断出,保管合同的生效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房屋买卖合同一般自合同成立后,即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盖章或按手印后即生效。 如果当事人约定了合同生效时间的,则生效时间到了合同生效;如果约定了生效条件的,则生效条件成就后合同即生效。
保管合同一般自保管物交付时生效,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订立保管合同时,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
对行政协议发生争议的时候,双方为了解决具体的争议,往往会通过诉讼的方式,希望得到法律公平的判断。在对行政协议进行诉讼的时候,要能够知道具体的时效,不能够超时。行政合同诉讼时效是如何的呢? 任何诉讼程序都包含各种各样的时效制度,行政诉讼也是如此。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既是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对行政诉讼时效不作具体规定或者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其具体行政行为一直或较长时间处于可受追诉的不确定状态,不仅在证据的取得上有一定困难,增加了案件处理的难度,而且不利于保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开展,影响正常的行政管理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行政诉讼时效应当分为以下两种: 1、一般诉讼时效。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2、特殊诉讼时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3人已浏览
104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