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2、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1款:宣告判决,一律公...
酒驾致死判刑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如何赔偿的问题回答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是生效的判决。对判决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二百零五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定罪免刑,即在判决中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同时对其免予刑事处罚。 我国刑法中设立定罪免刑制度,其目的在于舒缓刑法的严厉性,尽量减少刑罚的适用,对“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被告人虽然宣告有罪但不判处处罚。 1.定罪免刑,意味着刑罚并不再是犯罪的唯一法律后果,被定罪的轻微犯罪人可能无需再经受刑罚的制裁。 2.这不仅使得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这一传统概念受到挑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现代刑法的轻缓化与人道化,有利于缓和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利于减少社会对立面,有利于节约国家的司法成本。
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减刑过程中,有以下法律要求: (一)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两年考验期从核准死缓执行宣告之日起计算。 (二)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的减刑,应当依法及时报送和裁定。 (三)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的,无期徒刑的刑期,从生效的法律文书宣告或送达之日起计算,原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附加刑不变。 (四)死刑缓期执行因重大立功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再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再减为有期徒刑的,减为有期徒刑18年以上20年以下;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考验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原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附加刑改为剥夺政治权利3年以上10年以下。 (五)在限制减刑的情况下,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二十年(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二年)。死缓考验期是法定的,只能是两年,但对于部分被判处死缓的罪犯,不是减为无期徒刑的,而是终身监禁,类似于重大贪污受贿案。不过,不是所有的死刑犯都有可能判成死缓,有些极其恶劣的犯罪分子一般都是死刑立即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116人已浏览
103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