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一些行为属于单位犯罪,单位作为法人组织,在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法院单独对单位判处罚金,并且对直接负责的主...
关于逃税罪立案标准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中规定,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法第31条对单位的处罚作出以下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由此可见,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实行以两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担保法》第五条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第八条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第十条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一百二十九条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合同发生纠纷,债权人向担保人主张权利的,应当由担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辖。主合同和担保合同选择管辖的法院不一致的,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
逃税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总额的10%以上,那么就会入刑,逃税罪指的是纳税人采取了欺骗隐瞒的方式,通过虚假纳税申报或者是不进行申报纳税,从而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到了应纳税额的10%以上,那么就会构成犯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4人已浏览
298人已浏览
105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