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改为逮捕: 1、已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刑事...
对于检察机关依法作出的逮捕决定,应由公安机关立即执行逮捕。对于检察机关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立即释放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逮捕只是一种侦查过程中的强制措施,被逮捕的人最终不一定会判刑。 被指控犯了罪的人必须经法院依法审理,只有证据确实充分时,法庭才会认定其有罪,并作出相应的刑罚处罚。而且对于一审判决不服的,还可以提出上诉。 另外,刑法也规定很多可以免于刑罚处罚的情形,如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是我国刑法免予刑事处罚的法律依据。根据刑法总则、分则中,还有其他免于处罚的规定:如: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二、逮捕后不一定肯定判刑,但这样的比例极少,绝大部分是判刑的。 1、除非是逮捕错了,无罪的,当然不得判处刑罚; 2、或者犯罪情节轻微或自首立功的,可能会免于刑罚处罚; 其他的,如果犯罪情节较轻,在侦查阶段,一般是采取取保候审的,如果批准逮捕了,一般是犯罪情节比较严重的,依法应当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逮捕以后,一般是会判刑的。当然,从严谨的角度出发,不能说检察院一旦批捕就一定会判刑,只能说实践中检察院批捕后法院最终定罪的比例很高。
如果法院判决书已经下达,就表示此判决生效了,即使撤诉也不能改变判决的结果,但是可以选择上诉。 判决书,法律术语,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规:法院生效的判决书从2014年1月1日起在互联网全面公布,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未成年犯罪以及不宜“晒”的4类判决书外,公众均可随时查阅。
检察院批捕时,刑事案件是处于侦查阶段。之后还要经过审查起诉阶段,然后再是审判阶段。从批捕到法院起诉所需时间跨度比较大,最快几个月就可以,慢的话一两年也比较常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14人已浏览
1,081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5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