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贩卖枪支、仿真枪都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有关规定,凡外型、颜色与真枪相同或相似,并且尺寸介于枪支尺寸二分之一和一倍之间,但不具备枪支性能的物品,也可以认定为仿真枪,“也就是说,只要长得像真枪,即便只是一个模型,也属于仿真枪,在禁止售卖的范围,因为即便只是模型,不法分子也可以此作威胁从事犯罪活动。
持有仿真枪是犯法的。认定的标准如下: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规定的枪支构成要件,所发射金属弹丸或其他物质的枪口比动能小于1.8焦耳/平方厘米(不含本数)、大于0.16焦耳/平方厘米(不含本数)的; 2、具备枪支外形特征,并且具有与制式枪支材质和功能相似的枪管、枪机、机匣或者击发等机构之一的; 3、外形、颜色与制式枪支相同或者近似,并且外形长度尺寸介于相应制式枪支全枪长度尺寸的二分之一与一倍之间的。
据媒体报道,因网购24支仿真枪被诉走私武器罪、被判无期徒刑的19岁四川少年,日前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无期徒刑原判,其父母仍在福建“死磕”。曾为卖仿真枪小贩辩护、由无期徒刑改判无罪的律师称,少年购买仿真枪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枪支,仅为收藏娱乐而非牟利,且未收到货物、未流入社会,希望改判无罪。 反对 应法外开恩 站在法院角度或无可非议;从社会治理角度,任何“越界”及“变味”司法,都是缘木求鱼,非但无益相反有害。 其实,本案的关键是对“仿真枪”的界定问题,视为玩具、收藏品还是真枪,乃问题争论焦点,也是本案定性之根本。若为前者就根本不是个事儿,是后者就是个绕不过的坎儿。从少年购买仿真枪动机分析,在我们这样一个枪支严格管控国家及社会,花钱也难买到真枪是社会普遍共识。从这个角度讲,也许少年压根儿就没想购买真枪或具有真枪功能仿真枪,只是出于对枪械喜爱去把玩收藏而已;其次,从购买仿真枪数量及所付金额来看,24支仿真枪连服务费在其中也不过30540元,一支平均才仅100多元,这哪是法律意义上的仿真枪? 必须看到的是,购枪少年在此前并不能对枪做出具体评估,还有卖家发什么样的货其也不十分清楚;少年对相关法律条文也知之甚少,并不认为自己是购买枪支触犯法律,这或恐是本案根本,否则借其100个胆恐也不敢一下子买这么多枪。 但愿相关法律部门对本案中的少年免于刑责,以普法及教育为主,才是本案正确而应有做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27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1,731人已浏览
2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