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
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评定损伤程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可以。 《刑法》第七十四条明确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因为缓刑的运用是以罪犯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条件的,而累犯是经过了刑事处罚后不思悔改再次犯罪,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如果对累犯适用缓刑,就违背了我国刑罚的目的,所以累犯即使有自首情节,且得到被害人谅解,仍然不能适用缓刑。
符合判缓刑的条件就是可以判缓刑的: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一、被害方的刑事谅解书,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当初判决量刑时,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二、刑罚执行阶段,被害人的谅解,并不是法定减刑依据,因此,仅凭此是不能减刑。1、死缓期间,也不存在通常讲的减刑。对于死缓犯,只要在2年内不故意犯罪的,时间一到,本来就是减为无期徒刑的。2、变成无期后的减刑,其法定条件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可以减刑。确有悔改表现,主要是指罪犯认罪服法;一贯遵守监规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以上四个方面同时具备的,应认为是确有悔改表现。确有立功表现,是指揭发、检举监内外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制止他犯逃跑、行凶、破坏等犯罪活动;在生产中有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在抢救灾中有突出贡献;其他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突出事迹。有上述表现之一的,应认为是确有立功表现。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9人已浏览
1,024人已浏览
968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