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 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是严重的扰乱了我国的社会秩序,是很容易导致公民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只要一旦实施行为那么就会承担法律的责任,但一般在认定犯罪实事时就会从案件的客观、客体、主观、主体各要件来进行确定,这样才能让案件可以顺利的处理,所以,案件的处理都是有法律依据的。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 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公安机关在处理与危险物质有关的案件是,可以从投放物质是否具有爆炸性等的属性、投放物质的种类、投放后的直接受害客体等方面来判断具体犯了是哪种罪名。
不能取保候审的情况: 公安部《规定》第64条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8条规定,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1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22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