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诉讼的法律程序为: 第一阶段:起诉阶段。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
刑事第二审程序抗诉的条件是第一审判决、判决错误和抗诉的必要性。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进行全面审查,不受抗诉范围的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开庭审理前,书记员要查明原被告及诉讼代理人是否到庭,核实身份,宣布法庭纪律,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与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原告首先陈述起诉的事实和理由,提出诉讼请求,被告针对原告的陈述作出答辩,答辩包括对原告陈述的事实和理由进行承认或否认、更正、补充,同时被告提出对诉讼请求是什么意见。具体到婚姻案件,总结为:双方婚姻状况、子女状况、是否同意离婚,有哪些夫妻共同财产,有何分割意见,子女由谁监护、抚养费支付多少等。 3、出示证据进行质证:原被告双方分别向法庭出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同时对另一方的证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4、辩论:双方结合前面的陈述及质证情况,围绕本案的焦点问题,依照先原告后被告的顺序,分别发表辩论意见,阐述自己对案件的看法,重点是围绕诉讼请求的争议焦点进行,辩论可以是一轮至多轮。 5、双方当事人陈述最后意见。 6、调解:辩论终结后,若原被告双方同意调解,法庭可以进行调解。 7、庭审结束:看笔录签字。以上论述仅是总括性规定,具体到每个案件,会有一些其它的特殊情况,如证人出庭作证,当事人一方向法庭申请调查或鉴定等。这就是离婚诉讼程序包括哪些的程序。
签订合同前必须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1)对法人必须审查原件或者盖有工商行政管理局复印专用章的公司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副本复印件。 (2)对非法人经济组织,应当审查其是否按法律规定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对分支机构或是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设立的经营单位,除审查其经营范围外,还应同时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主体资格。 (3)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应调查清楚其地位和性质、公司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法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国籍及公司或组织注册地。 2、签订合同前需要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 (1)代理人职务资格证明及个人身份证; (2)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 (3)代理行为是否超越了代理权限或代理权是否超出了代理期限。 3、签订合同前,必须认真审查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对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负有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劳务、工程项目或限制经营项目等义务时,应当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由政府法定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或资质等级证书等证明。 4、签订合同前,应当仔细审查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证明资料,必要时应到签发部门进行验证或进行实地考察,以防对方当事人伪造或变造证明材料。对方当事人提供的各种证明资料中所使用的当事人名称、印章等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5、下列资料不能作为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的证明资料,但可归入合同档案保存,以备考查。 (1)名片、厂家介绍、产品介绍等资料; (2)各类广告、宣传资料; (3)各类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号码; (4)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未经我方合同承办人见证而复制的或未与原件核对无异的复印资料。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程序分为审理前的准备、调解、三个阶段: 1、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在收到立案材料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被告在收到副本的15日内提出答辩状;审判人员审阅诉讼材料,根据当事人申请进行诉讼保全。 2、调解。人民法院受理案后,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消除分歧,互相谅解,从而达成和好或者离婚的协议。双方和好的,人民法院一般不发给调解书,原告撤诉即可;达成的,人民法院应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3、开庭审理。人民法院调解不成的,进行开庭审理。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开庭日期。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审判员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案由,合议庭审理的,宣布合议庭组成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之后,开始法庭调查:询问当事人案情;询问,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询问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由当事人举证,对方质证。尔后,开始法庭辩论,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双方互相辩论。最后是当事人陈述。之后,休庭,等待判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7人已浏览
128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