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婚姻诈骗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诈骗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
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 第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一方还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只是借婚姻索取了较多的财产,或者一方家庭意识淡薄,对婚姻不负责任,导致两人无法共同生活的,一般不能定性为骗婚。如果觉得对方在骗婚,建议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专业的司法机关来判定处理。
这取决于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一个关键。如果你只是隐瞒借钱的目的,但你想归还的不被认为是欺诈。欺诈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50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大、大、特别大。由于我国各省的发展状况不同,法律规定各省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前款规定的金额范围内实施的具体金额标准。例如,江苏省的大标准是6000元,大标准是6万元,特别是50万元。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电信欺诈案件,备案标准将是普通欺诈犯罪标准的一半,即如果一般欺诈案件需要6000元,电信欺诈可以立案3000元。
生了孩子就离婚了不一定会构成婚姻诈骗,准确把握处理以婚姻骗财的案件,区别不道德婚姻和婚姻诈骗犯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判断: 1、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2、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3、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45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