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持卡人恶意透支但不涉及到第三人时的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如下: 由持卡人自己交纳保证金而没有由他人提供担保并且持卡人只在银行超过规定的最高透支限...
我国《刑法》对信用卡犯罪的量刑依据主要是诈骗的数额大小,根据上述划分标准,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关于新司法解释规定:恶意透支信用卡可判无期,回答如下: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于今起施行。根据该解释,如果持卡人恶意透支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要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增加两个限制条件最高检副检察长孙谦说,司法解释中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这里面就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过了—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恶意、善意界限确定孙谦表示,因为“恶意透支”这种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该行为非常重要的构成要件。“非法占有”是区分“恶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个主要界限,只有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透支的才属于“恶意透支”,才构成犯罪。明确恶意透支数额这次司法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的数额,其中,“恶意透支”超过100万元的被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适用于刑法第—百九十六条规定的刑责,即恶意透支者要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外,解释规定,“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判决前归还可免刑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百九十六条有以下情况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金额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的金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的金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或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预付款被称为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的限额和期限透支,通过发卡银行催款也不返还的行为。
如何处罚信用卡恶意透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妨碍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于2014年12月16日生效。根据《解释》:1。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解释》,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视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视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视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