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代替他人签订合同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下列几种无权代理或者滥用代理权签订的合同无效:①没有经过被代理人的委托,擅自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他人订立的合...
在审查合同是否有效时,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 首先,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签约能力。我国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九条规定:“当事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如果仅仅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大误解。 (2)误解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误解人的误解与其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误解是由误解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这也是误解和欺诈、胁迫及乘人之危的主要区别之一。即误解人的错误认识不是源于对方当事人的遗错行为,而是由于自己的不谨慎。 (4)误解是误解人的非故意行为。在此不允许当事人以重大误解为借口,而实属于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为来撤销合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如要具有效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要经过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这种合同一旦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就具有法律效力,在没有经过追认前该合同虽然成立,但是合同并没有实际的生效。所谓追认,是指法定代理人明确无误地表示同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这种同意则是一种单方面的意思表示,不必需要合同的相对人同意即可发生效力。这里要强调的是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应当以明确表示的方式作出,并且应当要为合同的相对人所了解后才能产生效力。特别要指出的两点: (1)法定代理人以行动表示自愿履行合同的行为也可视为法定代理人对合同的追认; (2)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必须是无条件的,法定代理人不得对合同的追认附加任何条件除非合同相对人的同意。
(一)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签约能力。“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由此可见,在订立合同时,注意当事人的缔约能力和主体资格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二)合同必须具有对价或约因。 (三)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四)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五)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7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94人已浏览
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