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间接故意杀人的判刑标准

2021-12-05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标准:实施的行为主观上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间接故意,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某种危害,放任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但相信可以避免,导致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 1、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和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2、客观要件 (1)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和不作为都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能由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有特定义务的人构成。 (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违法的,即违反国家法律。执行死刑和正当防卫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所谓安乐死,还是要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可以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3)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责。 3、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符合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主体。 4、主观要件故意杀人罪主观上必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认定故意杀人罪时,要注意区分故意杀人既遂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找出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死亡,并希望或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也应定故意杀人罪(未遂)。如果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伤害,并希望或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因伤害过重而意外造成死亡,也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即杀人,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应当设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死亡结果的,应当设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准备。

相关法规

《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