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据我国97年《法刑》第238条第2款、第247条、第248条第1款和第292条第2款的规定,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之时或之后,如果又出现了使用暴...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死方可以认定对方是犯有故意杀人罪,谁都无法证明是杀死后被淹死的,比如被击中要害后死亡被水淹死的假象。假设不是故意杀人,在河里水里是非常危险的,经打架后体力不支造成入水下沉后无力自救导致淹死。这跟打架人是非常有关联的,不打架可能有体力爬出水面有自救的能力不至淹死。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属于交通肇事罪法定加重情节,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属于故意杀人罪中的未遂情况。 故意杀人未遂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体如何判决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4人已浏览
245人已浏览
396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