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如果是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那么就构成敲诈勒索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敲诈勒索罪认定关键是区分威胁和要挟(即胁迫)方法,威胁和要挟方法有以下特点: 第一,行为人以将要实施的积极的侵害行为,对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进...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未遂必须符合3个条件 (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且实施敲诈勒索行为,即使未遂,依法也构成犯罪,仍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具体的法律规定可参考以下内容: 1、《刑法》第274条的规定,犯敲诈勒索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00元以上。犯罪人以敲诈、诱骗的方式非法索取公民财物,达到2000元即可构成敲诈勒索罪,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敲诈的数额较大,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如何认定敲诈勒索罪呢,这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确定: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如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债务而使用带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46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240人已浏览
3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