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信赖原则基于危险分配的理念发展而来,足过失犯罪注意义务判断中最重要的信条学法理之一,其功能在于限制过失竞合中过失归责的范围。信赖原则研究的重...
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预备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成立犯罪既遂的条件如下,要求行为人主观方面是故意的,所以过失犯罪中没有犯罪既遂: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的,过失犯罪不应该是间接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没有犯罪未完成的形式,不应使用犯罪既遂的概念,只能使用犯罪成立的概念。2、行为人必须已经开始犯罪,这是犯罪既遂成立的时间条件。若行为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而只是实施了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那只是犯罪准备,而不是犯罪既遂。3、行为人的行为完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要件,这是构成犯罪既遂的实质要件。此处所说的构成要件齐全,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基本构成要件齐全。【相关延伸】问:过失犯罪能减轻处罚吗?答:过失犯罪一般不减轻处罚。这取决于它构成的罪名和法律规定。一般来说,犯罪分子在决定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判处。
信赖保护原则是行政法上特有的一项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具有以下内涵: 1、保护行政相对人因正当信赖而期望得到的合法或合理利益。行政相对人在无欺诈、胁迫等主观过错,符合法定条件要求行政主体授予利益的,行政主体应依法授予;行政主体与行政相相对人双方达成合意,签订行政合同后,行政主体应全面履行,非法变更应赔偿,依法变更应补偿;行政主体作出行政指导应尽心尽职,对有过错的行政指导应负行政责任。 2、行政主体应依法行政,履行法定义务,对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政行为,应对其行为在合理限度内承担责任。在行政法有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行政主体要严格依法办事,不得拒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要求。在行政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行政主体可在法定限度内自由裁量,但应满足行政相对人合理期望得到的利益。 3、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皆应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且言必信,行必果。具体对行政机关而言,其所为行政行为应具有稳定性,不得朝令夕改或溯及既往,其做出的承诺,应信守之;对相对人而言,也应言而有信,不得反复无常或任意翻悔,否则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人民法院、行政机关等有权机关应立足于增进共公共利益的立场,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乃至自然规律、公序良俗等等,保护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
过于自信过失犯罪是指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过失犯罪,只有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12人已浏览
432人已浏览
289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