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肇事逃逸又自首属于逃逸。肇事逃逸是指肇事者违反道路交通相关强制性规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驾驶涉事机动车或者遗弃涉事机动车...
只有在构成交通事故罪的前提下逃跑才构成刑事犯罪,如果不构成交通事故罪逃跑,就不必承担刑事责任。交通事故的逃脱不一定是犯罪,没有伤亡和重大财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尚未构成犯罪的,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2、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3、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的发生给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责任人首先要承担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根据过错大小可以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机动车一般都有第三者责任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在赔付问题上,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不足的部分由有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支付;机动车驾驶员无支付能力的,由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来支付(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该基金支付办法)。但如果是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责任人要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责任,但交通肇事逃逸的,则要承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刑事责任,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承担七年以上刑事责任。
只有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逃逸才构成刑事犯罪。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背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意外,使人重伤、丧命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到重大损失的做法。 3、本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里所讲的过失是指交通违法行为的后果的过失,而不是交通违法行为的过失。在本罪中,犯罪嫌疑人对交通违法行为都是故意的,也就是说,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交通违法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交通事故,但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从而最终导致危害后果的发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1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62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