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
也就是说,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健康的结果,并放任其发生。故意伤害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间接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允许其发生的犯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间接故意伤害罪是指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伤害的犯罪,允许其发生。故意伤害罪的法定量刑是: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别:一、主观意识的区别:间接故意杀人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剥夺他人的生命,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即具有杀人故意。故意伤害致死的行为人只具有伤害的故意,而没有杀人的故意,死亡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所不希望的。两种不同的故意内容可以通过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全过程及犯罪后的态度与表现反映出来。二、行为因素区别:可从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行为人的客观情况、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认识、行为人的思想流露去判断。行凶工具、打击部位、打击强度和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作案前有没有经过准备、行为人同被害人的平日关系、行为人的品质和日常表现、发案原因、行为人发案前的意思表示和发案后的态度,这些因素就是判断犯意的主要区别: 1、作案工具。枪械、刀具显然比普通木棍更具危险性,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认识到使用枪械、刀具对一个人实施打击,是极其危险,发生被害人生命被剥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将行为人使用的作案工具的危险性作为认定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的一个因素。 2、打击部位。要害部位显然比非要害部位更容易致命,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认识到使用凶器对一个人要害部位实施打击,是极其危险,发生被害人生命被剥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将行为人打击部位是否属于要害部位作为认定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的一个因素。 3、案发起因。起因往往影响到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动机,双方存在深仇大恨还是存在小摩擦,后者往往不存在杀人动机。 4、行为是否有节制。行为人实施的侵害行为,是无限度的攻击打击,还是有限度的打击,这对于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有很大作用,后者往往只是一种伤害的故意。 5、是否凭借一定的条件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凭借一定条件或者采取一定保护措施的,主观上一般没有杀人的故意。 6、两人事发前的关系。关系亲密或者初次相识的,一般存在故意杀人动机的可能性比双方积怨已深的可能性要小。 7、是否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实施行为后,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尽力救助的,这种情况故意伤害的可能性更大。 8、行为人的供述。行为人到案后的供述,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6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319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