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没有约定具体的还款期限,你可以随时向他主张权利。 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你要用证据来证明你曾经主张过权利,否则时效已过,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困...
7年前的借条能起诉。只要当事人符合起诉条件,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十七年的债务纠纷可以起诉,但超过诉讼时效可能会失去胜诉权。也就是说,债权人有起诉权,但债务人提起时效抗辩的,法院不支持债权人的主张。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借据约定还款期限的,应当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内起诉,三年内不主张还款的,视为超过诉讼时效。 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延长。
十年前有还款时间的,现在一般不能起诉。由于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三年以上的,对方享有诉讼时效的抗辩权。
债务人没有钱,起诉还是有必要的。确认债权,以免过了诉讼时效 知道了债务人没钱还债,就不要账,不起诉。这样的话,时间久了,债务人有钱了,很可能就不认账了。 更重要的是,不及时申报债权,一旦过了诉讼时效,哪天债务人有钱了,不想还账。我们再去起诉,就会丧失胜诉权,辛苦钱也就彻底要不回来了。制定出可行的还款方案 如果胜诉了,申请执行后,法院会查清债务人的财产状况。确定债务人真的没有钱后(这也能一定程度上清楚债务人是否转移了财产),法院会出面调解,制定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可操作的还款方案和还款日期。3及时监控债务人的财产状况 申请执行后,就算本次执行结束了,债务人也没有财产还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并将查询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也就是说,在执行程序结束后的5年内,执行法院有义务每隔6个月就调查一次债务人的财产状况。 另外,执行程序结束后,我们发现债务人有新的财产,可以申请恢复执行,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8人已浏览
424人已浏览
114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