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对被顶替的人,若其已经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则此时顶替的人可能认定构成包庇罪,之后按照《刑法》中的量刑标准,追究顶替之人的刑事责任。2、要是...
酒驾逃逸,酒驾的处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和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首先看酒后驾车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顶包人涉嫌包庇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2、如果只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不构成犯罪。《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对包庇行为没有规定,但可以根据妨碍执行职务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一般在实际操作中给予警告。除非顶包人主观恶性,态度恶劣,否则会严重影响公务的正常执行或造成严重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其提供隐藏的地方和财产,帮助其逃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拒绝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和命令;(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三)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援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四)强行冲破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和警戒区。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从该解释可以看出:首先,行为人要有交通肇事后逃跑的行为;其次,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即离开现场。即使他在现场,也不会承认自己是肇事人,他肯定是找其他人来顶替自己的行为,由顶替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因此,仍应认定是一种逃跑行为。行为人找人顶罪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逃避法律的追究,是毫无疑问的。因此,行为人找人顶罪的行为应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并找人替驾的应承担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涉嫌交通肇事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数罪并罚,承担刑事责任;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或死亡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违反交通法规,吊销驾照,终身禁驾。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为交通肇事罪的从重情节;“找人替驾”即找人“顶包”,是以贿买方式指使他人为自己交通肇事的事实作伪证,并由他人为自己顶罪,涉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按《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涉嫌交通肇事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数罪并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89人已浏览
190人已浏览
179人已浏览
4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