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要是当事人在参加民事诉讼过程中,故意破坏和扰乱正常的诉讼秩序,妨碍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会被认定为妨害民事诉讼。被认定为妨害民事诉讼的,是...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是指行为主体故意破坏和扰乱正常诉讼秩序,妨碍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构成条件是:(1)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主体,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为了排除干扰,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保障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顺利进行,对有实施妨害民事诉讼秩序行为人,所采取的具有制裁性质的强制手段。民事诉讼要求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各项诉讼行为。同时也要求案外人员遵守诉讼秩序,不得以任何借口阻碍诉讼活动的进行。否则,对实施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以排除干扰,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有以下特点:第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性手段,其目的在于排除妨害,保证民事诉讼顺利进行。第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适用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既包括审判阶段也包括执行阶段。第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既包括案件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也包括妨害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外的人例如旁听群众。只要他实施了妨害诉讼秩序行为,阻碍了诉讼的正常进行,法律都要对其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第四,在适用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在适用时,依照行为人妨害民事诉讼的程度轻重不同,既可单独适用某一种强制措施,也可以将几种强制措施合并适用。
1、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10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5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 2、人民法院对被拘留人采取拘留措施后,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确实无法按时通知或者通知不到的,应当记录在案。
民事诉讼的做法必须具有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一)妨害民事诉讼的做法已经实施。这是认定构成妨害民事诉讼做法的客观要件。 (二)妨害做法已经导致了后果。所谓已经导致了做法后果发生,是指妨害做法已经妨害了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在客观上形成了民事诉讼秩序的混乱。 (三)妨害做法发生在民事诉讼经过中。该要件是指妨害做法应是发生在民事诉讼开始后到裁判执行终结前的时间段,包括审判流程和执行流程。 (四)做法人实施妨害做法出于主观有意。做法人实施妨害做法出于主观有意,是构成妨害民事诉讼做法的主观要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5人已浏览
266人已浏览
1,777人已浏览
2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