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指定辩护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刑事法律援助的高级阶段,对规范和完善刑事司法活动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36条...
什么行为可以认定为指示交付? 标的物由双方以外的第三人实际占有时,转让人将对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标的物的实际交付就是指示交付。...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如果构成伤残,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出具书面的鉴定意见。二,口头的评论,没用。三,可以自己先参考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获得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但能不能运用这一资格,还受自然人的理智、认识能力等主观条件的制约。 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 1)年满18周岁。对于年满16周岁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2)精神状况健康正常。公民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共同规则,理智地实施民事行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即使年满18周岁,也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要知道哪些人可以作为指定监护人这个问题包含了两种需要被监护的对象。因为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都是需要人监护的,所以在问哪些人可以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时候,就既要说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也要说出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祖父母、外祖父母; ②成年的兄、姐; 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亲属; 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出可以担任监护人。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4、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对此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人已浏览
13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