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计算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时,首先要确定法定最高的判刑,然后要确定犯罪行为什么时候结束或者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关法律规定 《...
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犯罪人进行刑事追诉的有效期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②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在以下两种情形下,不受追诉时限限制: ①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②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如果犯罪已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且不符合上述两种情形的,则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不予起诉,或者宣告无罪。
关于追诉时效的法定最高刑,实际上是指犯罪行为可能获得的最高刑罚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对于不同性质和严重程度的犯罪行为,其追诉时效期限如下: 1. 如果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罚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期限应原则上为五年。 2. 如果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罚为五年以上但不满十年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期限应设定为十年。 3. 如果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期限应设定为十五年。 4. 如果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那么追诉时效期限应设定为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后仍然认为有必要对相关案件进行追诉,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同意后才能继续进行追诉。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是以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作为基础来确定的。这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追诉时效期限方面的具体体现。因为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密切相关,一个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可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越高,那么法律所规定的最高刑也就相应地会越高。
新的司法解释共23条,针对刑事赔偿法律适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内容涵盖侵犯人身权和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两大类型,具体包括对“中止追究刑事责任”的认定、侵犯财产权的赔偿审查范围、违法刑事拘留赔偿、再审无罪赔偿、免责条款的适用、赔偿法律关系主体、赔偿标准、赔偿金的确定、赔偿决定的效力等方面的多个重要问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86人已浏览
12人已浏览
36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