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如下: (一)擅自殴打他人,情节不好的; (二)追逐、拦截、骂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行破坏或任意破坏,占有公私财产,...
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如下: (一)擅自殴打他人,情节不好的; (二)追逐、拦截、骂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行破坏或任意破坏,占有公私财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者任意损坏、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刑法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规定为四种:①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③强迫或任意损坏、占用公私财产,情节严重的;④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年修正)》第293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寻衅滋事罪是指随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随意破坏、占有公私财产、在公共场所引起骚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判断行为者的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应综合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析: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有决定性的作用,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确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考察行为者是否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使用公开或组织等。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结果。直接危害结果是行为直接危害社会。间接的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或间接的损害。行为人是否造成受害人自杀,是否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 3、行为的时间和地点。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实施,给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白天在公共场所的事件活动当然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危害性大。4、行为者的一致表现。行为者的一贯表现表明行为者主观恶性的大小,决定了行为者接受改造的难度。是否多次挑衅也是认定情节是否严重的重要方面。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7人已浏览
695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29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