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犯罪分子被收监执行刑期的,能不能假释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申请假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假释的...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服刑人员依法签订的合同有效。服刑人员只是失去自由或者被剥夺政治权利,依然是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依法与他人订立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囚犯享有民事权利也承担民事义务,其合同仍有效。但《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后,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任何人都不得经过法院的判决,认定为有罪。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想以上理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就需要存在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事实。例如,劳动者已经被法院判决有效。需要明的是,当职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后,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并不等于是自动解除或必须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要解除劳动合同,决定权在于用人单位。
1、对象是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且必须不是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刑期限制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必须执行原判决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3年以上。 3、实质条件,犯罪分子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2人已浏览
91人已浏览
94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