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刑法》第18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
精神病患者杀人构成犯罪,但不一定会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要视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结果而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专门知识精神病人犯罪意识比较有难度(小心自己被杀啊),二是会被强制治疗,至于复发的问题,还真没办法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精神病人故意杀人要先经过医学鉴定,看精神病人是否处于病发期,属于病发期杀人根据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规定,不对精神病人处于刑罚。 如果不属于病发期杀人,可以依据《刑法》中故意杀人罪提出公诉。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延伸】 问:故意杀人罪中故意怎么认定? 答: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第一,完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精神病人无法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格照顾和医疗;必要时,政府应当强制医疗。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完全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具有识别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轻微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536人已浏览
263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