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第1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诉讼一并开庭审理。开庭理时,一般应当分阶段进行,先审理刑事...
作为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你依法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法律规定申请证人出庭要在举证期限以内提出,但是实践中经常是自己的证人自己带到法庭,然后到庭向法庭提出申请,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在举证期限内向法庭提出申请。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七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符合本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通知证人出庭作证。未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不得出庭作证,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除外。
一、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吗 诉讼代理人代表当事人参加诉讼,行使代理人权利,有权申请回避。 二、申请回避的理由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本案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当事人是实体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只能以当事人的身份参加诉讼,而不能以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的双重身份出现,所以必须回避。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是指本案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所谓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是指案件的处理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审判人员自身的利益。这种利害关系,既可能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也可能是事实上的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其他关系,指除上述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比如,与当事私交甚笃的同学、朋友或与当事人积怨很深的仇人、对手,等等。这些关系,只要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就应当回避。
当事人应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申请;如果当事人是在案件开始审理后才知道回避事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后,会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作出决定。如果当事人对法院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决定也会在三日内作出,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后,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特别注意的是,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加本案的工作。例如:李某在案件开庭前申请审判长回避,那么该审判长就应该暂停参加本案的审理工作,待三日后是否回避的决定作出后,再决定是否恢复本案的审理工作。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9人已浏览
239人已浏览
165人已浏览
2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