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放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放火”是指行为人使用各种导火材料,点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
两罪并罚,一般不能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犯数罪并罚者均不应适用缓刑。首先,从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来看。我国刑法规定适用缓刑的条件之一是只能对判处拘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犯有数罪的犯罪分子,适用有期徒刑缓刑,必须具备数刑中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下,决定执行的刑期也在三年以下,而数罪又都具备缓刑的其他条件的,才可以适用缓刑。若数罪中有一个罪不宜判处缓刑而应判处实刑,或者数罪中有一罪的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上,或者决定执行的刑期在三年以上,都不能适用缓刑。从司法实践来看,数罪刑罚同时被判处缓刑,并且数刑中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下,才能适用缓刑,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其次,从刑法确定的罪刑相适应原则角度来看。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犯罪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依据。依据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除了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外,还应当同时具备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这个实质要件,当然还包括非累犯条件。数罪并罚的犯罪分子既然犯了数罪,表明其主观上具有较大的危害社会的故意,在客观上又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即使有自首、重大立功等法定减轻处罚的条件,量刑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被告人在主观上实无悔罪意识,在客观上尚有可能再次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宣告缓刑尚有可能危害社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宣告缓刑后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内是否遵守法律,是否不致再危害社会均难以预测。最后,从我国的相关司法解释来看。数罪并罚不应当适用缓刑已经出现过类似规定,如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指出: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不适用缓刑。虽然该解释的对象只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对象狭窄,且已废止,但废止的原因并不在于此,因此,数罪并罚不适用缓刑的这一法律精神对现在的司法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刑法未明确有犯数罪者不能适用缓刑的禁止性规定,但犯数罪的犯罪分子属一定时期内数次实施犯罪行为,其具有无视法律规范对个人行为的有效约束,主观上确无悔罪意识,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对于数罪并罚的犯罪分子均不宜适用缓刑。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刑法中仅规定了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累犯不能适用缓刑,但并未规定被数罪并罚的罪犯不能适用缓刑,换言之,被数罪并罚的罪犯是可以适用缓刑的。 但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刑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分子被数罪并罚后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就不能适用缓刑了。
可以从轻处理,但不一定是判缓刑。 (1)如果是罚金这主要看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如果危害不严重,可以判缓刑也可以判实刑的。 (2)缴纳罚金就成为衡量罪犯是否有悔罪表现的一个标准,在有能力缴纳罚金的情况下尽快上交罚金就表明有悔罪表现可以考虑判缓刑。(2)当然如果犯罪行为严重的不适用缓刑的缴纳罚金也判不了缓刑,杀人更不可能应为缴纳罚金就判缓刑。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另: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是收监,注意区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5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1,1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