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如今许多人为了自己手中的钱能变多,会选择理财投资的方式,但没想到在理财投资时自己却被他们骗了。因为理财投资而被骗的人有不少,自己被骗就代表着...
最好向司法机关举报,由司法机关调查处理。 法律依据: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量刑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3、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4、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但如果诈骗行为累计数额超过2000-5000,就可以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了。在我们进行遭受到网络诈骗的时候,要注意,也是需要及时的报警的,而且我们在进行收集证据的时候,要注意收集好相关的电子的证据。
1、报案地点。 报案地点可以向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诈骗结果发生地、嫌疑人住所地报案,也就是可以选择在你的住所地,也可以选择在犯罪嫌疑人地报案,两地警方任何一方接到报案后均应受理。 2、报案前最好保存的证据。 网络诈骗案件的犯罪人一般都是通过媒介间接与被害人接触联系,如QQ、MSN、BBS、手机短信、网络游戏和电子邮件等。首先受害者要保存所有证据,以及交易记录,最好有银行的交易记录,还要网络聊天记录,你们与对方的联系方式,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请会电脑的查找到他们的IP地址,这样报警就会有保证。 3、应当如实向公安机关反映案件事实。 公安机关破案主要根据被害人的陈述以及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中在计算机网络上遗留的数据信息,利用专业技术和工具,分析判断犯罪人的有关情况,追踪犯罪所使用的计算机终端的位置和有关数据,以确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开展侦查工作。有的受害人因受到网络诈骗受害人的懊悔和羞愧,而很少报案或者即使报案也有隐瞒事实的,给公安机关破案加大难度。对网络诈骗案件的案情分析,主要根据被害人的陈述以及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中在计算机网络上遗留的数据信息,利用专业技术和工具,分析判断犯罪人的有关情况,追踪犯罪所使用的计算机终端的位置和有关数据,以确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开展侦查工作。 4、报案时可以联系其他受害人一并到派出所报案或者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派出所,争取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现在公安派出所出警任务重,对因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的报案只予以登记报案。如果公安机关侦查人员能够判断受害者是一个大的诈骗案中的一个,就会积极上报并及时刑事立案,否则案子太小,也会容易使其不太愿意办理,或者虽然接受,但不投入大量精力办理。
1,人身侵权不是仅仅指身体权,还指其他具体人格权.. 2,网络上由于是虚拟的世界,很难侵犯对方的身体权,但是可以侵犯对方的其他人格权.... 3,人身权是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合称,法理上又称人身非财产权 4,具体人格权非常多包括: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自由权/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等 5,所谓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在特定的家庭和亲属团体中所享有的地位或资格...包括:亲权/亲属权/配偶权亲权指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所行使的权利,该权利的基础在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这个特定的身份关系.但是,监护权是否属于身份权有争议,因为非父母也可能有监护权.亲属权指民事主体因血缘/收养等关系产生的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民事权利.如: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权利/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等配偶权指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基于夫妻身份所互享的民事权利.如:同居权(有争议,反证就是婚内强奸)/忠诚权(包括恪守贞操)/协助权(帮助照顾义务)通俗的说就是基于身份的权利.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2人已浏览
620人已浏览
774人已浏览
1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