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1、立案标准: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伪证罪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之规定,伪证罪的立案条件有着主体以及特定行为要求,只有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才可构成,行为上要求因故意弄虚作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5条的规定,所谓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立案标准: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伪证罪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得制造伪证的; 5.出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进行了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 1、“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2、“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3、“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4、“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对于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8人已浏览
352人已浏览
365人已浏览
10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