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由于精神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因而关于精神病人的婚姻生育问题,常是患者及家属所关心的。根据目前资料分析,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成员...
由于精神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因而关于精神病人的婚姻生育问题,常是患者及家属所关心的。根据目前资料分析,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成员...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精神病人可以结婚。婚姻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不禁止精神疾病患者结婚。 民法典不再将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视为禁止结婚的情形,并相应增加规定一方隐瞒重大疾病的规定,另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婚姻。 但讨论结婚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慎重处理。例如如何与对方沟通病人的病情,对方及其家人是否接受和支持。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帮助病情恢复,如果在新的婚姻关系中不能很好地沟通和相处,也会导致病情加重。
精神病患者可以结婚,只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失常患者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失常患者在发病期间才禁止结婚,但是精神病患者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五条的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该规定明确了结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的实质要件之一:男女双方应具备对结婚的判断能力和意思表达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能自主地、正确地判断婚姻的法律性质和结婚登记的法律意义;二是能够将与对方结婚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由于婚姻登记机关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行为判断其主观上是否完全自愿,故不能正确地表达结婚意愿的精神病人,不符合第五条规定的实质要件。其次,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结婚属于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的民事行为,男女双方必须具备充分的民事行为能力。故完全丧失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的重型精神病人,不能结婚。至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能否结婚的问题比较复杂,从尊重、保护精神病人权益角度考虑,如果当事人基本上能够判断结婚的法律意义并能正确表达意愿,其监护人亦同意的,应准予结婚,反之则不应准许。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看有没有符合法律中规定不准结婚的条件,要是具有这些条件的话,那么就会被认定为不可以结婚的人。当然,实践中如果精神病人不是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话,其实也是可以办理结婚登记的,不过需要在其精神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进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9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