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个人收入超过12万的情形是需要交税,一个月的收入达到五千就需要交税,年收入即为12万。...
工资收入不超过3500元的,不用交纳个人所得税。但下列情况,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收入的,合计超过3500元的;除工资收入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例第十条所称营业税起征点,是指纳税人营业额合计达到起征点。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 营业税征收点的幅度如下(1)按期纳税的,每月营业额为5000-20000元(2)按次纳税的,每次(日)营业额为300-500元。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税务局应在规定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征收点,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申报。
城市居民按照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居住一年以上);农村居民按照上一年度国家公布的农村低收入贫困线标准执行。申请人可以直接向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市、区、县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援助。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请参阅组织机构,或通过在线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申请援助。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情况下的当事人提供完全免费的法律援助制度。服务的形式可以是法律咨询、法律文件、刑事辩护、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等,目的是确保公民不会因缺乏经济能力或弱势情况而在法律面前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保护其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条例》自2003年9月1日起生效,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根据本条例第二章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未委托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法律援助或者指定辩护:(1)依法要求国家赔偿;(2)要求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3)要求支付养老金和救济金;(4)要求支付赡养费、赡养费和赡养费;(5)要求支付劳动报酬;(6)主张自愿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7)犯罪嫌疑人自被调查机关第一次询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未聘请律师的;(8)公诉案件中的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未委托诉讼代理人的;(9)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未委托被告人为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被告人为被告人为经济困难而未提供经济援助的;(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法律援助的需要,规定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申请人住所的经济困难标准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执行。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第6条规定,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16人已浏览
1,217人已浏览
474人已浏览
1,20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