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首先,行为人必须捏造事实; 其次,行为人提起的必须是民事诉讼; 最后,行为人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应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
虚假诉讼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的罪名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为虚假诉讼罪。捏造事实怎么理解?...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虚假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病象,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民事活动所遵循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与权利自主处分原则及民事审判权的被动性特征客观上为虚假诉讼提供了滋生的条件与生存的空间。 (二)证据制度的不够严密为虚假诉讼的得逞提供了可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了7种证据的形式要件,即证据的外在表现形态,而没有规定证据的本质属性。而外在形态只是一种载体或形式,至于这种载体所记载的内容的属性,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证实民事行为真实性的恰恰是其内容属性,不是载体本身。由于法律没有规定证据的本质属性,因而为虚假诉讼者任意编制证据提供了机会。实践中对一方提供的证据,对方如无异议,法官即予认定,而不管证据本质属性上是否真实。 (三)法律规制力度不够,导致虚假诉讼者所能获得的非法利益或达到的非法目的较之法律风险与代价严重失衡。虚假诉讼的违法性和应受谴责性人所共知。进行虚假诉讼是要冒一定的法律风险的。但是虚假诉讼者在种种非法利益的诱惑面前往往会忘却风险,而选择非法利益。
虚假诉讼起诉书范文: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联系方式。请求事项:(写明向法院起诉所要达到的目的)。事实和理由:(写明起诉或提出主张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包括证据情况和证人姓名及联系地址)。
《刑法修正案(九)》将虚假诉讼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对灵活运用民事制裁和刑罚处罚措施,来有效打击虚假诉讼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法律已对虚假诉讼罪作出相应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关于虚假诉讼罪行为性质的理解与认识,仍未达成统一的共识,存在许多分歧,需要进一步来探究,并予以明确。本文通过司法审判实务中的两个案例,对行为人在虚假诉讼中撤回起诉行为的不同认定,引出对虚假诉讼罪行为性质的探讨。虚假诉讼罪行为性质认识的差异,会带来一系列的司法困扰,如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形态认定不同,司法的公信力会受到损害,刑法规制何时介入虚假诉讼具有不确定性,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成本增加,有限的司法资源亦可能会被浪费。目前,对于虚假诉讼罪行为性质的探讨存在三种学说,本文对该三种学说进行评议,基于虚假诉讼行为的司法现状,从罪名所保护的法益、行为犯与结果犯区分理论、现行法律规制虚假诉讼的情况、行为人进行虚假诉讼的目的及虚假诉讼行为的特殊情形等方面,来界定阐述虚假诉讼罪行为性质。在一般情形下,具有结果犯的性质;特殊情形,具有行为犯的性质。最后,根据虚假诉讼罪行为性质,来认识虚假诉讼罪的既遂和其他犯罪形态,并提出关于虚假诉讼罪立案标准的立法构想。侵财型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可参照诈骗罪数额较大标准;情节严重的,参照数额巨大标准。非侵财型虚假诉讼,以获取法院有利裁判为立案标准;情节严重,可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意、行为的客观表现及危害后果采用列举方式予以规定。多次向法院提起虚假诉讼行为,构成犯罪的,多次可界定为3次以上;情节严重,可将提起次数界定为6次以上,并可规定其他情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3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727人已浏览
5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