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情形 (一)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二)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时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解释》中“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指的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情节轻微,或负次要责任、同等责任等,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目前,机动车三者保险的条款在全国基本统一。条款明确规定,交通事故逃逸的,保险人在第三者责任保险中不予理赔。保险公司免赔的法律依据是合同。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和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法解释,可以看出,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成都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指导意见》第十六条详细规定了交通事故逃逸的定性规则。本条规定,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驾驶车辆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开车离开事故现场。3、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接受调查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其他情况本律师在此不一一赘述。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认定如下: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9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179人已浏览
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