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传染病病源体等危险物品车辆的;(五)碰撞建筑物、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车辆可以移动的,以及虽然对事实或者成因无...
1、事故责任划分(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责任)。交通事故发生后最先要做的是保护事故现场同时叫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建议在此时打电话报警,由交警介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并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当车辆和伤者必须移动现场时,应首先设法标明其位置,拍摄现场照片并保留,特别是要保护现场的痕迹。对于容易消失的路面痕迹和散落物,应覆盖塑料布等可用的东西。
一、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怎么处理 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但还应根据情况区别处理: 1、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且不得移动车辆: (1)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 (2)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3)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4)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2、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符合条件的,可以移动车辆: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并具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五项情形之一,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可以在报警后,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对肇事情况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所谓的“逃逸”在行为人的主、客观上无非是正常行驶行为的继续化,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被告人王某驾驶机动车造成一人重伤,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本案中,行为人也就是被告人王某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要求高某替自己承担责任,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本案中的被告人王某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指使高某冒名顶替自己的肇事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为人的逃逸是指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而不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0人已浏览
126人已浏览
87人已浏览
10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